Thursday, September 17, 2015

ZEISS

 photo 2013-11-01004647_zps348c6ef8.jpg
Finally!!! i got myself a Carl Zeiss for my sony alpha. meet the Distagon 24mm f2.0 ZA.

 photo 2013-11-01004412-1_zps8b151ec1.jpg
Sony and Carl Zeiss partner to develope Imaging Devision. Zeiss lens is one of the strong reason why people go for sony. and Zeiss only make Auto Focus Zeiss Lens for SONY camera. after so many years. finally got my first Zeiss lens.

 photo 2013-11-01004920_zps7bf30f7c.jpg
here the Zeiss 24mm f2.0 on my sony alpha a77. oh boy, can't wait to test it out.

PHOTOGRAPHY BLOG

好一段時間之前,有相機商的宣傳口號是「快樂攝影」,要怎樣得到快樂,每個人的方法都不同。但要變得不快樂,越來越不喜歡攝影的人,卻也有不少,以下是他們會做的 5 件事︰

1) 追求別人的認同,卻失去自己內心的聲音

拍攝照片放上網,然後得到讚好,這是任何人都會開心的事,就算未有互聯網,攝影師也會出書、辦展覽,攝影的本質確實有「分享」這一環,別人認同你的觀點與角度,當然開心,也沒有錯。

但有些人卻為了得到讚賞,追逐受歡迎的畫面、大景、熱門題材,卻沒有時間、心機去鑽研內心真正熱愛的影像,失去了初衷。那些曾經成功過、感受過「大受歡迎」的人,更是高危,上過高峰後,沒有人喜歡的題材,該怎樣取捨?接受到下滑嗎?

當別人的讚賞,成為了攝影的雜念,那就會變得不快樂。



2) 想得到絕對正確、絕對適合的答案

攝影是物理學,當然有分對與錯;攝影同時是美學,那就未必有標準答案了。但世上很多人強調「這樣拍才對」「人像當然是 85mm 焦距」「風景當然要 f/8 用盡景深」「相機鏡頭這樣用才是王道」時,是讓你更得心應手,還是變成沉重的枷鎖?

這種「正確」的想法,更延伸到去旅行,人們很怕錯失一些畫面,害怕在某個地方沒有用到「最適合」的器材,於是超廣角、標準、遠攝、超遠攝都要帶,定焦變焦也要有,數碼菲林都齊備,腳架閃燈不能少。到底是去健身,抑或是攝影,追求的是正確,還是快樂,這實在要弄清楚。

掌握知識是重要的,但要對於所學的「質疑」不死背,然後去理解背後的理由,並且親身嘗試、犯錯與冒險。害怕會使人不快樂。



3) 忠於一個牌子,然後攻擊其他牌子

喜歡一個相機牌子的產品沒有錯,用得開心是權利,反正錢是你自己付的。但太多人選擇透過踐踏其他品牌,來顯示自己正確,將一種熱愛,化為對別人的仇視,本末倒置了。

這會導致兩種結果︰(a) 看不到別人的出色之處,阻礙了自己可以選擇更好的機會;(b) 因愛成恨,終於承認別人真的比較好,就對自己的選擇恨鐵不成鋼,變成不斷的抱怨。無論是牙膏廠、罪大廠、文青廠、韓國廠等等,幾乎任何地方都看到總是不滿意的用家,錢付出了,卻不快樂。

沒有一間廠是完美的,而且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綁死在一個牌子而不快樂。



4) 要得到競爭式的成功

如果你是職業攝影師,想要名成利就是很合理的,畢竟這是一盤生意。但不少業餘愛好者,卻同樣抱有商業般的成功欲望,處處與人比較,常常在攝影圈裏虛構地位,自行在腦內為同行排名,由生態、風景、紀實、街拍都要鬥多 LIKE、鬥出書、鬥小圈子。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是否適用於攝影,是否令人失去朋友、失去虛心學習的機會?更進一步強化「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執念,最後得到自以為的第一名,然後不再快樂?



5) 因為你是攝影師,所以必須繼續拍照

世上沒有規定︰一日做攝影師,終生做攝影師。有時候想停下來,想用鏡頭以外的方式看世界,想親身參與一場生日會,想徹底忘記相機與 Lightroom,這是你的權利。不因為你有一部 D4s,就義務包養身邊所有人的活動拍攝。

某一天想休息了,卻不能休息,因為掛上了「攝影師」「大師」的名銜,必須定期出相給大家膜拜,必須滿足別人對你的依賴,是很疲倦的。疲倦會使人不快樂。



結語

總會有人做了這 5 件事,而依然快樂的,因為他們就是喜歡讚好、健身、批鬥、小圈子和源源不絕的依賴。其實這也沒有問題的,真正重要是問清楚自己的內心,到底為何而拍?我還快樂嗎?再退一步,快樂重要嗎?抑或你有更崇高的目標?


Test 2

好一段時間之前,有相機商的宣傳口號是「快樂攝影」,要怎樣得到快樂,每個人的方法都不同。但要變得不快樂,越來越不喜歡攝影的人,卻也有不少,以下是他們會做的 5 件事︰

1) 追求別人的認同,卻失去自己內心的聲音

拍攝照片放上網,然後得到讚好,這是任何人都會開心的事,就算未有互聯網,攝影師也會出書、辦展覽,攝影的本質確實有「分享」這一環,別人認同你的觀點與角度,當然開心,也沒有錯。

但有些人卻為了得到讚賞,追逐受歡迎的畫面、大景、熱門題材,卻沒有時間、心機去鑽研內心真正熱愛的影像,失去了初衷。那些曾經成功過、感受過「大受歡迎」的人,更是高危,上過高峰後,沒有人喜歡的題材,該怎樣取捨?接受到下滑嗎?

當別人的讚賞,成為了攝影的雜念,那就會變得不快樂。



2) 想得到絕對正確、絕對適合的答案

攝影是物理學,當然有分對與錯;攝影同時是美學,那就未必有標準答案了。但世上很多人強調「這樣拍才對」「人像當然是 85mm 焦距」「風景當然要 f/8 用盡景深」「相機鏡頭這樣用才是王道」時,是讓你更得心應手,還是變成沉重的枷鎖?

這種「正確」的想法,更延伸到去旅行,人們很怕錯失一些畫面,害怕在某個地方沒有用到「最適合」的器材,於是超廣角、標準、遠攝、超遠攝都要帶,定焦變焦也要有,數碼菲林都齊備,腳架閃燈不能少。到底是去健身,抑或是攝影,追求的是正確,還是快樂,這實在要弄清楚。

掌握知識是重要的,但要對於所學的「質疑」不死背,然後去理解背後的理由,並且親身嘗試、犯錯與冒險。害怕會使人不快樂。



3) 忠於一個牌子,然後攻擊其他牌子

喜歡一個相機牌子的產品沒有錯,用得開心是權利,反正錢是你自己付的。但太多人選擇透過踐踏其他品牌,來顯示自己正確,將一種熱愛,化為對別人的仇視,本末倒置了。

這會導致兩種結果︰(a) 看不到別人的出色之處,阻礙了自己可以選擇更好的機會;(b) 因愛成恨,終於承認別人真的比較好,就對自己的選擇恨鐵不成鋼,變成不斷的抱怨。無論是牙膏廠、罪大廠、文青廠、韓國廠等等,幾乎任何地方都看到總是不滿意的用家,錢付出了,卻不快樂。

沒有一間廠是完美的,而且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綁死在一個牌子而不快樂。



4) 要得到競爭式的成功

如果你是職業攝影師,想要名成利就是很合理的,畢竟這是一盤生意。但不少業餘愛好者,卻同樣抱有商業般的成功欲望,處處與人比較,常常在攝影圈裏虛構地位,自行在腦內為同行排名,由生態、風景、紀實、街拍都要鬥多 LIKE、鬥出書、鬥小圈子。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是否適用於攝影,是否令人失去朋友、失去虛心學習的機會?更進一步強化「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執念,最後得到自以為的第一名,然後不再快樂?



5) 因為你是攝影師,所以必須繼續拍照

世上沒有規定︰一日做攝影師,終生做攝影師。有時候想停下來,想用鏡頭以外的方式看世界,想親身參與一場生日會,想徹底忘記相機與 Lightroom,這是你的權利。不因為你有一部 D4s,就義務包養身邊所有人的活動拍攝。

某一天想休息了,卻不能休息,因為掛上了「攝影師」「大師」的名銜,必須定期出相給大家膜拜,必須滿足別人對你的依賴,是很疲倦的。疲倦會使人不快樂。



結語

總會有人做了這 5 件事,而依然快樂的,因為他們就是喜歡讚好、健身、批鬥、小圈子和源源不絕的依賴。其實這也沒有問題的,真正重要是問清楚自己的內心,到底為何而拍?我還快樂嗎?再退一步,快樂重要嗎?抑或你有更崇高的目標?


MINIONS!!!

好一段時間之前,有相機商的宣傳口號是「快樂攝影」,要怎樣得到快樂,每個人的方法都不同。但要變得不快樂,越來越不喜歡攝影的人,卻也有不少,以下是他們會做的 5 件事︰

1) 追求別人的認同,卻失去自己內心的聲音

拍攝照片放上網,然後得到讚好,這是任何人都會開心的事,就算未有互聯網,攝影師也會出書、辦展覽,攝影的本質確實有「分享」這一環,別人認同你的觀點與角度,當然開心,也沒有錯。

但有些人卻為了得到讚賞,追逐受歡迎的畫面、大景、熱門題材,卻沒有時間、心機去鑽研內心真正熱愛的影像,失去了初衷。那些曾經成功過、感受過「大受歡迎」的人,更是高危,上過高峰後,沒有人喜歡的題材,該怎樣取捨?接受到下滑嗎?

當別人的讚賞,成為了攝影的雜念,那就會變得不快樂。



2) 想得到絕對正確、絕對適合的答案

攝影是物理學,當然有分對與錯;攝影同時是美學,那就未必有標準答案了。但世上很多人強調「這樣拍才對」「人像當然是 85mm 焦距」「風景當然要 f/8 用盡景深」「相機鏡頭這樣用才是王道」時,是讓你更得心應手,還是變成沉重的枷鎖?

這種「正確」的想法,更延伸到去旅行,人們很怕錯失一些畫面,害怕在某個地方沒有用到「最適合」的器材,於是超廣角、標準、遠攝、超遠攝都要帶,定焦變焦也要有,數碼菲林都齊備,腳架閃燈不能少。到底是去健身,抑或是攝影,追求的是正確,還是快樂,這實在要弄清楚。

掌握知識是重要的,但要對於所學的「質疑」不死背,然後去理解背後的理由,並且親身嘗試、犯錯與冒險。害怕會使人不快樂。



3) 忠於一個牌子,然後攻擊其他牌子

喜歡一個相機牌子的產品沒有錯,用得開心是權利,反正錢是你自己付的。但太多人選擇透過踐踏其他品牌,來顯示自己正確,將一種熱愛,化為對別人的仇視,本末倒置了。

這會導致兩種結果︰(a) 看不到別人的出色之處,阻礙了自己可以選擇更好的機會;(b) 因愛成恨,終於承認別人真的比較好,就對自己的選擇恨鐵不成鋼,變成不斷的抱怨。無論是牙膏廠、罪大廠、文青廠、韓國廠等等,幾乎任何地方都看到總是不滿意的用家,錢付出了,卻不快樂。

沒有一間廠是完美的,而且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綁死在一個牌子而不快樂。



4) 要得到競爭式的成功

如果你是職業攝影師,想要名成利就是很合理的,畢竟這是一盤生意。但不少業餘愛好者,卻同樣抱有商業般的成功欲望,處處與人比較,常常在攝影圈裏虛構地位,自行在腦內為同行排名,由生態、風景、紀實、街拍都要鬥多 LIKE、鬥出書、鬥小圈子。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是否適用於攝影,是否令人失去朋友、失去虛心學習的機會?更進一步強化「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執念,最後得到自以為的第一名,然後不再快樂?



5) 因為你是攝影師,所以必須繼續拍照

世上沒有規定︰一日做攝影師,終生做攝影師。有時候想停下來,想用鏡頭以外的方式看世界,想親身參與一場生日會,想徹底忘記相機與 Lightroom,這是你的權利。不因為你有一部 D4s,就義務包養身邊所有人的活動拍攝。

某一天想休息了,卻不能休息,因為掛上了「攝影師」「大師」的名銜,必須定期出相給大家膜拜,必須滿足別人對你的依賴,是很疲倦的。疲倦會使人不快樂。



結語

總會有人做了這 5 件事,而依然快樂的,因為他們就是喜歡讚好、健身、批鬥、小圈子和源源不絕的依賴。其實這也沒有問題的,真正重要是問清楚自己的內心,到底為何而拍?我還快樂嗎?再退一步,快樂重要嗎?抑或你有更崇高的目標?